随笔002_思考记录,相信“复利”的力量
本文最后更新于:2023年10月22日 下午
把精力放在事情上,而不是工具上;把精力放在做事上,而不是侃侃而谈。
一、信息庞杂,少即是多
📔 我们现在是信息过载,不是信息匮乏
我们处在一个信息产出冗余的时代,相较于古代并不发达的印刷技术,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生产者,同时,我们更是信息的接受者。
有个数据,在互联网上,有90%的人事信息的消费者,只有2%的人在创作。看完后,自己不觉大吃一惊,就好像拼命向前的轮子,戛然而止。使我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:我们在消费信息的同时,信息也在消费着我们。
勒庞在《乌合之众》中描述的集体的不理智,在当今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催化下,变得瑜伽疯狂。我们今天还在谴责的男主,明天就发生了180度翻转,在网上开始带货;我们指责着新冠疫情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种种不便,在网络中义愤填膺……
📔 减少信息对自己的打扰
取消了各类的微信表情包,更多地用文字交流。诚然,表情包在一定程度上胜过千言万语,比文字更加胜多活泼,但也在倒逼自己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严谨性。
🎉 重要的新闻,你永远都不会错过。
手机上的新闻APP,公众号的殷勤推送,搜索引擎的热搜排行……当一个社会热点产生,手机里面充斥着相关信息,即便你对该事件全然无知,经过这么多信息源的“耳濡目染”,你马上就会建立起对事件的一些了解。所以,大可不必订阅更多的公众号,也大可不必为了追逐重要的新闻而产生焦虑,因为重要的新闻你永远不会错过。
📔 关注新闻事实,而不是观点
作为信息的接受者,会产生一种不可避免的非主观的立场。这是对一件事情本能的反馈。如何避免被带节奏,如何在狂热的信息中解脱出来,才是接受信息的前提,如果不做分别,全盘接受,最后只会沦被他人信息左右的提线木偶。
更多的去关注新闻事件本身 而尽量地抛开作者情绪表达的内容。
二、学会重复做一件事
📨 开始回归简单
取消订阅了大批量的公众号,只留下了工具类的内容,卸载掉多余的信息源,kindle上订阅的RSS,手机上使用的是邮箱订阅的newsletter,通过一周左右的阅读后,留下5-6个。
前段时间忙于工作,忙于寻找工具。因为早期接触“开源”比较多的缘故,也经历过网盘集体倒逼、各家笔记格式互不兼容的尴尬和无奈,遍寻各类笔记软件无果后,最终回到了文本文档,开始用此记录。
Vscode + Github_pages + Markdown语法
成为了电脑记录的主要方式,本地存储备份,资料挂在自建博客上,开源和自建也免去了后期平台跑路收费的问题。
手机上也找到了一个开源的 Markdown
编辑器,手机应用也在精简中,短期内不会新增手机APP。后期大概率我是不会用苹果手机了。😃
📨 强迫输出到发现记录
之前也尝试过坚持每天输出一些文字,哪怕是三言两语的灵光乍现,或许是不吐不快的行云流水。都因为坚持、因为强迫性无疾而终了。
我想,写作应该是言之有物的,是一种表的的强烈欲望。而不应该是用一种毅力去坚持的事情,过多的认为就变成了“伪”。
不如转个弯,换个思路。就是去记录自己的思考,减少自己情感的表达,多读、多看自然会有想法,加上更加方便的工具,输出是不会少的。当然,目前我还处在数量的堆砌阶段,远没有达到对质量的严苛要求水平。
📨 重复做一件事情
- 王信文的每周一更坚持了一年
- 孟岩的投资实证进行了五年
- 罗振宇在公众号 得到 坚持每天发一分钟的语音坚持了十年
他们都有异于常人的能力和毅力,但都只是把一件小事儿做到足够长的时间。
三、思考代替学习
📆 坚持学习
🎉 每个段落只讲一个中心主题。
这两天阅读了其他人写作的newsletter,学习到了写作的一些小技巧,通过分段和小标题来使表达更加紧凑、逻辑性更强。
这些日子因为疫情的影响,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成倍增长。除了必须要看的会计和财管,也开始学习英语和中医课程,在Github上更新代码等事情。
📆 忙碌容易让人忘记思考
充实感是忙碌带来的必然结果,尤其是学习这件事情,太多时间的投入和机械性的誊写容易造成认真学习的假象,要时刻警惕和反省。
写作、学习都需要用思考来指引,多问几个为什么总是好的。强怕自己从庞杂的信息中跳脱出来也是这个原因。太多的信息容易麻痹和掩盖真相。
📆 给自己一个小目标
弃我去者,昨日之日不可留。乱我心者,今日之日多烦忧。
——李白《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》
种一棵树,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,其次就是现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