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十不惑:40年的40条人生经验
本文最后更新于:2023年10月22日 下午
人在不同的年龄段会有不一样的人生感悟。
俗话说,四十不惑,当一位极简主义者即将迈入四十的门槛时,他又会有什么样的感悟呢?一切都开始返璞归真,开始断舍离。文章来自编译。
“不”是这个世界上最自由的一个字。
四十不惑:40年的40条人生经验
十年前的这个月,当我快走完我的 20 人生时,我写了一篇《30 年的 30 条人生经验》。自那以后,这个世界又发生了变化,我对事物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。现在,我已经站在通往 40 不惑的入口处,已经开始在总结我这辈子学到的 40 条真理了。
1.放手不是你做某事,而是你不做某事
你不再假装每一件事都弥足珍贵。你不再执着于物质财富与有毒的关系。你不再表现得仿佛忙碌是件好事。你不再装腔作势,仿佛是你的取得的成就定义了你。如果你放手了一件事情,但还对它恋恋不舍,那你就会被拖累。
2.整理没用
如果你的东西太多的话,就算看了“67 种整理法”视频也无济于事。问题不在于缺乏整理技巧——问题在于对物的依恋。因此,如果你想简化生活的话,了解好处比技巧要强大得多。如果你对 why 有了深刻理解,那么 how 就是水到渠成了。
3.组织是一种精心策划的囤积
组织多余的东西只会把混乱掩藏起来。就算你再“有条理”,你还是得照顾自己放在抽屉、盒子以及地下室的每一件物品。所以,整理东西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大部分东西扔掉。
4.更多的东西不会让你更完整
你也摆脱不了那些东西。你生下来就是完整的,即便是在空荡荡的房间里,你仍然是完整的。
5.爱人,用物
因为反着做永远不会奏效。这不仅仅是我那本新书《爱人,用物》(Love people and use things)的标题,也是我指引我前进的北极星。
6.极简本身没有意义
抛弃多余的东西可以让你自由,甚至令人兴奋,但它本身并没有意义。诚然,清理杂物为更刻意的生活创造了空间,但如何处理新获得的自由取决于你自己。
7.滚屏就是新的吸烟
我们的成瘾正在显现。不信的话下次你在排队结账的时候不妨环顾四周:是不是一个个都低着头,脸部消失在发光的屏幕上——技术把人变成了僵尸。仅仅一代人之前,几乎每个人都在整天心不在焉地抽着烟。现如今,在室内吸烟似乎已经是不可想象,但这种行为已被我们六英寸屏幕那诱人的光芒所取代。
8.你不能改变别人
但一段健康的关系,可以在不打算改变他人的情况下改善你的生活。
9.你想要的永远不是你想要的
我们以为自己对人、财产和声望有渴望,但其实我们真正渴望的是从这些当中产生的感觉。如果我们询问自己的需求,就能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。
10.广告是毒药
广告打破了平静。广告让我们觉得自己不够格。广告鼓励过度消费。广告被灌输给我们的孩子。广告煽动愤怒。广告影响选举。广告助长假新闻。广告缺乏诚意。广告说服人们负债去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。
11.你无法修复任何东西
一旦某个东西被“修复”了,世界就会改变,就会出问题,这暴露出一个真相:它从一开始就没有修复好。如果你有问题,想试着修复问题是没有用的。如果你想消除问题,就必须先了解问题。
12.有条件的爱是矛盾的
爱是要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,而不是我们希望的样子。给爱加上条件,就是根本不爱。
13.减法揭示了通往平静的道路
平静不能打包购买。它被埋在我们给我们生活添加的囤积物之下。是的,有些东西可能会改善我们的生活,但前提是我们消灭了我们对物的依恋。
14.成功并不存在
追求结果并不是成功——而只是一种无畏的追逐。追逐过去或未来。成功总是要让人去追逐的。但追逐是依附。依附会痛苦。痛苦就会失败。
15.你的快乐取决于你的期望
绝对没有任何东西和任何人能让你快乐,但你的期望肯定会给你增加痛苦。
16.依恋不是爱
每一种依恋——即便是所谓健康的依恋——都是限制你自由的枷锁,会限制你爱的能力。流行音乐和诗歌告诉你说,需要某人就是爱他们。但那是个谎言。那不是爱——那是依附。
17.一切建议都有缺陷
当你试图说服某人的那一刻,你就失去了理智。真相不需要说服、哄骗或胁迫——不管你信还是不信,真相就是真相。
18.解决方案就是问题
大多数人想要“解决方案”,是因为他们不愿意深入挖掘问题的根源。与其对痛苦麻木不仁,不如避开解决方案,仔细审视问题本身,这样的结果会怎样?如果你坐的椅子着火了,看消防安全手册也救不了你。问题不在于缺乏指导——问题在于你屁股着火了。
19.正确助长自负
我们的文化已经道德绑架了从服装、消费到人际关系和日常生活的一切。但很多时候“正确”和“不正确”是个人的事情,要看情况、看角度的。当作普遍的禁令是有害的。你不该做任何事情。谁要是告诉你不该如何,谁要是试图改变他人,都是自负的狂妄自大的表现,很丑陋。
20.爱就是更多
在我们的文化里,我们将爱延伸到人、皮卡车、朋友、炸鸡、恋人以及 LV 包。但是当你把任何东西延伸到它的自然极限之外时,那个东西就会失去它的力量。对于爱来说尤其如此。
21.“改变习惯”不会改变你的习惯
人类对“改变习惯”有一种痴迷,但可持续的改变不是这样的。说得直白一点:“改变生活”不会改变你的生活。但理解会。当你认识到自己的麻烦根源时,意识就会流过你存在的每一个角落,而且习惯会在不需要意志力的情况下发生改变。因为一旦你全面认清了问题所在,你将别无选择,只能做出改变。
22.同理心被高估了
从传教士到权威人士,我们听到人人都在宣扬同理心的力量。但是这些人当中的大多数其实讲的是同情心。如果是这样的话,我没有异议:同情——也就是关心他人的不幸——是有用的,我们可以多运用同情心。不过,同理心——也就是感受他人痛苦的能力——从结果来说并不理想。
23.我们都是伪君子
我们是那种用从沃尔玛买来的扩音器抗议资本主义的人。用低薪工人制造的设备发推控诉收入不平等的人。有六件夹克的极简主义者(我)。我们都是伪君子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都在受苦。所以,对于那些让我们失望、沮丧和愤怒的人,我们可以表示同情,而不是互相指责。
24.大多数紧急事项其实并非如此
我们经常把别人的优先事项混淆成我们自己的。技术已把其他所有人的所谓紧急事项塞进我们的收件箱。但仅仅因为某件事情对你的邻居很重要,并不意味着它对你来说就一定是紧急的。
25.没有所谓的“好”的债务
借钱的永远是放贷的的奴隶。因此,要么自由,要么负债。你不能两者兼而有之。
26.信用评分其实就是债务评分
你的文化告诉你,要成为“负责任的成年人”,你必须拥有“好”的信用评分。胡说八道。没有信用评分之类的东西。如果那个东西衡量的是你不会陷入负债的能力的话,那就叫它负债评分好了。如果你打算摆脱债务,那信用评分将毫无用处。
27.“存在”不需要“做”什么
少做与做无关,重点在少。
28.忙是一种文化病。忙碌与专注之间有很大的不同
前者可以用一个生产力的典型比喻来形容:忙就是任何让我们的手动起来,让传送带保持运转的事情。我们将日常的琐事叫做“忙碌的工作”并非巧合。忙碌的工作适用于工厂机器人以及其他一些自动化的事情,但对于那些打算在醒着的时候做点有价值的事情的人来说不是很好。
29.批评会伤人只是因为你在乎赞美
这是同一枚硬币的两个面。如果赞美、认可和钦佩对你来说很重要,那么你会因每一次吹毛求疵、挑剔与抨击而受伤。追逐“好”总会导致你被 “坏”束缚住。
30.你其实并不看重你以为自己看重的东西
你的价值观不是说出来的,而是体现在你花费时间和资源的那些东西上。给我看看你的日程安排和银行对账单,我会告诉你你看重的是什么。
31.没有边界的生活就是缺乏平静的生活
对于培养关系来说,设置边界似乎是你最不想做的事情——好像有了边界就意味着你不愿意让别人走进来。但是划定边界未必就得竖起围墙。了解你的边界在哪里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愿意接受什么,以及需要拒绝什么,这样才能过上和谐的生活。
32.竞争是一种心理疾病。我们被“胜利”侵袭了
但是,将满足与结果联系在一起会导致不满。如果你赢了比赛却失去了冷静,那你赢了什么?什么都没有。你已经失去了一切。几千年来,古代文化早就明白了这一点:竞争行为与抑郁、焦虑、压力和自残有关。
33.社会将学校教育与教育混为一谈
想学习有价值的东西,你不需要讲台和讲座。
34.“教育”子女对孩子不利
虽然成年人也许知识更丰富,但孩子比他们有条件的父母要聪明得多。因此,我们最好是向我们的孩子学习,而并不是“教育”他们。也许卡皮尔·古普塔(Kapil Gupta)的总结最到位:“成年人都是傻瓜。其实孩子们都很聪明。对孩子们来说,一切都是新的。而大人已经有好多年没见过新东西了。”
35.当一切都很珍贵时,就没有什么是珍贵的了
现代生活太过匆忙,假装一切都很重要:从营销会议、化妆和梅赛德斯-奔驰,到社交媒体粉丝、细高跟鞋以及寄托感情的东西。但如果一切都很重要的话,那就没有什么是重要的了。
36.“不”是这个世界上最自由的一个字
你被虚假的义务给掩埋了。但是,如果你对所有事情都说“是”,那你一不小心就会对自己的宁静说“不”。
37.你的意见并不重要
我的也不重要。重要的是真相。我们的信念只会掩盖真相。
38.没有什么应该(should),只有可能(could)——未来的可能性
虔诚的追寻者不会去寻找必须做的事情,但他们会发现许多他们可以做的事情,如果他们被强迫做,那也不是被社会强迫,而是因为内心深处的渴望。
39.健康就是一切
如果你正在阅读本文并且身体健康,那你已经实现了梦想。其他的一切——财产、地位、财富、认可、吹捧,甚至友谊——都是用来装点门面的。
40.到头来,一切皆空
没有过去,也没有未来——这些概念只是作为记忆和思想存在于此时此地的。但别担心,这不是一件“坏事”(好与坏都是社会所建构的概念)——这其实是一种解脱。如果没有什么可以抓住不放的,那么一切就只剩下当下。